荣成长安网

分类导航
当前位置 : 首页 > 荣成法院 > 正文
小院里的庭审
荣成政法网 来源: 阅读:

简朴的农家小院里,正午的阳光倾泻而下,微风拂得树叶沙沙作响,几位花甲老人你一言我一语拉着家常。小桌一张,座椅数把,若不是桌上“原告”“被告”的台签,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刚刚进行过一场“激烈”的庭审。

高筑的心墙

故事要从十几年前的赊购说起。

丛大爷张大妈老两口以务农为生,所需的种子、化肥一直在镇上的供销公司购买,因为供销公司的老刘和丛大爷是老相识,所以同意丛大爷赊购,几年下来欠款达到了两万六。2016年,双方曾核对过欠款金额并打下欠条,丛大爷和张大妈都签了字。后来丛大爷因病去世,老刘只能找张大妈讨要欠款,谁知多年的老熟人一直推脱,后来干脆避而不见。老刘无奈,只能到市法院滕家法庭起诉张大妈追讨欠款。市法院受理案件后,向张大妈送达传票,张大妈不予理睬,开庭当天也没有到庭。

当事人一把年纪,态度却十分强硬,是不好说话还是另有隐情?基层法官办案不仅要深究案件本身,更要关注案件背后的人间烟火。尽管案情并不复杂,证据也充分,本可以按流程直接宣判,承办法官张阳阳还是决定到张大妈家走一趟。

与村干部联系确定大妈在家后,承办法官赶来大妈家中。谁承想,张大妈看见法官的身影,情绪异常激动。承办法官见状连忙解释,“大妈,法院是为老百姓服务的,我们不是来找麻烦的,是来帮你解决问题的。”在法官的安抚之下,张大妈的态度有所缓和,承办法官不敢怠慢,就地安排开庭。

庭审中,面对原告老刘举证的欠条,张大妈情绪再度失控,“欠条是真的,但是是老刘逼我们打的,我不识字,根本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!”

“这张欠条打完之后,被告是否支付款项?”

张大妈振振有词,“钱当时就还了,欠条老刘说他回去会撕掉。”当法官追问还款经过,张大妈则说自己记不清了。

被告张大妈心中筑着高高的墙,对借条几度改口,拒不认账,局面一度僵持不下。

心墙要用“心”来破

得打破这面“墙”,审判才能破冰。承办法官打量着这个陈旧简陋的小院,看得出主人的日子过得有些“紧巴”,“大妈,这些年你以什么为生?”

“一直在打工,八九年了。”张大妈双颊深深的皱纹无声地记载了岁月的痕迹。

“身体怎么样,能吃得消吗?”

感受到法官的善意,张大妈渐渐放下了戒备,“吃不消也没办法。当初为了给老头治病,我东奔西走到处借钱,欠了得有十多万医药费,他走了,留下这么一屁股债给我。这又冒出来两万多,还让不让人活了……我一个老太婆,起早贪黑靠着打零工能赚几个钱?后面我跟老赵再婚了,幸亏还有他,能帮帮我。”角落里,张大妈的后老伴儿老赵默默地抽着烟。

听着张大妈的倾诉,承办法官眉头紧锁,终于明白了张大妈面对法官和原告为何情绪如此激动,更决心要从中做好调解,替双方解决这个老难题。“大妈,这些年你一直打工还债,可真是遭了不少罪。你的难处我们知道了,你也是债务压身迫不得已。”

或许是真诚的话语,或许是耐心的倾听,或许是关切的眼神,张大妈内心的高墙逐渐瓦解,终于承认了欠款一事,“法官,欠条是我们欠老刘的化肥款,是我签的字。可这钱我怎么还得起呢?”张大妈愁眉不展。

“大妈,既然欠条属实,那咱就有还款的义务。”承办法官把情理、法理掰开了、揉碎了,耐心讲给张大妈听,“你和刘大叔也算是乡里乡亲、老相识,因为两万多块钱搞得像仇人似的,以后都不见面啦?老刘大叔多信任丛大叔,一直给你们赊账,八九年都过去了钱还没拿着。人家信任咱,咱也得守承诺,是不是?我们知道你有困难,一次还不了,咱们可以分期慢慢还。”

承办法官继续做老刘的工作,“张大妈的情况咱们都看见了,躲着这笔欠款实属迫不得已。两万多万块钱可能对别人来说不是个大数目,对她来说确实很难履行。”

原告老刘连连叹气,“唉,听你说这些年是怎么过的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,咱认识这么多年了,我真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。可你不知道,我也有我的难处啊,货款不好收,我这买卖都快干不下去了。这样,你少还一些,能减轻点压力。”原告的宽和让张大妈的眼底涌现出深深的感动。

解“法结”又解“心结”

经过承办法官不断用“心”拉近二人距离,最终原告老刘在金额和还款期限上都做了让步,当庭达成调解协议,被告张大妈在一年内一次性还款五千。

“我们都不忍心你这些年遭的罪,所以大家都各退一步,这事就完了。千万不要上火,保重身体是最要紧的。”承办法官真诚地宽慰张大妈。听了法官的话,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抹着眼泪。

“法官,能达成这个结果,很感谢你。我也在当保安打工,以后每个月发了工资第一时间帮她还,我们一定会按时把钱还上。”张大妈的后老伴儿老赵说。

终于,这个近十年的纠纷化解在小院里。

心结打开,几位老人的话匣子也打开了,多年的老相识诉说着彼此的近况。老赵更是贴心地对原告老刘说,“你回镇上不方便,我骑三轮车送你回去吧。”

看到这冰释前嫌的一幕,承办法官张阳阳感慨不已,“作为一名基层法官,我平时接触的大多是这类民生‘小案’,但‘小案’事不小,紧紧关乎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。如何倾力为百姓定分止争,是我一直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。用法律来维护百姓权益,用真情去化解矛盾纠纷,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