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市法院通过线上“云调解”方式,成功调解一起涉企承揽合同纠纷,最大程度减轻了企业诉讼成本,助力企业纾困解难,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因工程瑕疵闹上法庭
荣成一家机械公司和潍坊某商贸公司签订了防水材料购销合同,商贸公司为机械公司的防水工程提供材料并施工,机械公司需支付款项39000元。
完工一个月后,顶棚就出现了透气透水问题,机械公司立刻通知对方维修,维修后两个月再度出现同样问题。机械公司一气之下将商贸公司告上法院,要求对方返还全部费用。
一调破局:明晰争议焦点
立案后,承办法官刘宁在详细了解双方诉求后,考虑到被告商贸公司远在潍坊,距离法院有六百多里车程,为减少当事人来回奔波,在征求双方同意后,便组织了第一次“云调解”。
调解中,机械公司以防水材料质量不过关为由,要求全额返还39000元的材料和工程款,而商贸公司则始终认为防水材料没有问题,在双方对渗水范围、防水效果等问题争执不下之时,机械公司向法庭提出了司法鉴定的申请。
鉴于司法鉴定程序耗时长、费用高,无形之中会增加企业的诉讼成本,承办法官引导双方表达内心真实诉求,实际上机械公司主要是想解决顶棚透气透水问题,而商贸公司也愿意解决该问题,但双方此时都在气头上,毫无互相退让的意向。于是,承办法官向双方释明鉴定程序的利弊,决定让双方“冷一冷”,各自回去考虑一下能不能有所让步,届时再进行调解。
再调渐缓:释法析理逐步破冰
很快,承办法官从利企便企、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,结合机械公司顶棚的受损程度、市场维修价格等要素,开展了第二次“云调解”。
“本案标的额不高,申请鉴定的意义不大,最主要的还是解决掉透气透水这个问题,不如各退一步……”
承办法官以“如我在诉”的办案理念,站在双方立场上,设身处地为企业考虑,建议机械公司当务之急是解决问题,并向商贸公司释明工程出现问题,其本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,商业口碑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经过释法析理,双方之间的剑拔弩张逐渐“破冰”,商贸公司当庭表示愿意对防水工程进行修复,而机械公司也一改往日的坚决态度,想回去再考虑考虑。
三调终局:双方握手言和
看到调解希望,承办法官趁热打铁,详细计算了修复成本,两日后,便迅速组织了第三次“云调解”。
为尽力促成双方调解,承办法官给原告机械公司算了一笔“时间账”,如果仍坚持鉴定,诉讼程序时间成本高,不如协商解决;给被告商贸公司算了一笔“经济账”:如不调解解决,律师费、鉴定费都是需花费成本的。
与此同时,承办法官围绕顶棚漏水修复、经济赔偿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。最终,双方线上达成调解协议,商贸公司同意补偿机械公司650平方的防水材料,并赔偿安装费3000元,双方握手言和,案件就此画上圆满句号。
一笔款项、一卷材料……看起来虽是“小案”,但“小案事不小”,往往涉及到小微企业的切身利益,关系到民生大事。接下来,市法院秉持“小案事不小、小案不小办”理念,擦亮诉源治理和“万家荣和”多元解纷品牌,在民生小案中抓实“公正与效率”,以最快速度、最高效率妥善化解涉企纠纷,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中共荣成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
Copyright © 2015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631-7562439 传真:0631-7562439 邮箱:rczfw@163.com
技术支持:威海信息港 鲁ICP备18046715号